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
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33岁的曹丕即将步入人生巅峰。两年前,他战胜弟弟曹植,被确定为曹操集团的法定接班人。

但曹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快活。天下未定,纷争四起,内部的权力角逐也未曾止息,纵使是夺嫡的胜者,此时的曹丕也不敢懈怠和松弛。

然而,有些情感不受控制,曹丕时不时会想起故人。

事因建安二十二年冬,北方的瘟疫带走了“建安七子”中的五位(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应玚、刘桢)。才华横溢的门人接连陨落,令曹丕痛惜不已,只好将几人生前所著编纂成册,聊以自慰。

▲《建安七子图》明·王问

整理诗文时,往事浮现,万千感受涌上心头,于是曹丕给老友吴质写了一封信。

信中文采斐然,内容却十分伤感,大意是说,那时候多好,大家赶路时乘车同行,休息时邻座宴饮,几乎一刻也不曾分离,酒会也总是热热闹闹的,“每至觞酌流行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”。

可如此闪闪发光的日子,当时却不解其中味,年岁增长,才觉知音难觅。

曹丕有些无望地意识到,如此鲜活有趣的同伴,再也找不到了;那些美好时光,再也回不来了。

这封书信收录在《昭明文选》,论造诣,称得上建安文学的精粹。

从信中细节可窥探当时热烈、纯粹的饮酒风气。当然,由于顶级才子齐聚一堂,酒局高雅自不必言说。

由于宴饮盛行,建安年间,公宴诗是一种常见的创作题材。

如应玚的《公宴诗》写:“开馆延群士,置酒于斯堂。辨论释郁结,援笔兴文章。穆穆众君子,好合同欢康。促坐褰重帷,传满腾羽觞。”

诗里可以读出,当时的宴席除了有音乐助兴,还十分盛行写诗作赋、相互切磋。

曹丕的情感很容易让人共情。可以纵情饮酒的日子,只在短短的某一阶段,过了就回不来了,所以美好且珍贵。或许古人早已看透了这一点。

魏晋南北朝,是一个酒风兴盛的时代。“建安七子”“竹林七贤”中多饮者,王羲之、谢安、孙绰、谢万、许询、高僧支遁等41人的兰亭雅集亦被传为千古佳话。

▲《兰亭修禊图卷》明·文徵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这次雅集,众人临流而坐,曲水流觞,吟诗、罚酒,各抒怀抱,共得诗文37篇,结为《兰亭诗集》。

在众人怂恿之下,王羲之趁着酒兴,用茧蚕纸、鼠须笔写下那首《兰亭序》。全篇28行,324字,被后世称作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

参考资料